《母亲的恩情》教案

时间:2025-10-08 20:43:42
《母亲的恩情》教案

《母亲的恩情》教案

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,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母亲的恩情》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
《母亲的恩情》教案1

一、教学设想

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《母亲的恩情》,是以讲故事的形式,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《游子吟》,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,展现了本诗的具体情境。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,体会诗人热爱母亲,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。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,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。第四自然段,即古诗《游子吟》。第五自然段交代了《游子吟》的写成。本文语言朴实,意境纯美,感情真挚,适合学生阅读。课文所配三副彩图,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,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,想象力,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,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。

《课程标准》强调:阅读教学是学生、教师、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。

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口写上“爱你的妈妈”来教育学生,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。而对于本课的教学,我想要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,让他们走进文本,感悟母亲伟大无私的爱。

感悟品味,美读移情,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。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,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、整体接收、综合感受,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,让学生在直接地、全方位地、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,有所感悟,并在“悟”中自得。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,让学生反复品味,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,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,从而引导学生“披文-入情-入境”,用“心理视线”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,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、智的启迪、美的熏陶。

二、教学目标

1、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《游子吟》。

2、学会本课10个生字,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会用“忙着”造句。

3、理解《游子吟》的意思,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,教育学生从小体贴、孝敬父母,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
三、教学重点

如何让孩子将《游子吟》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在问中找到对应的句子,以及引导孩子感受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慈爱、关心,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。对学生有感情朗读指导整和在一个情境中,运用何种手段激发孩子阅读兴趣,提高阅读效率,

四、教学过程

<一>激趣导入

1、歌曲引入

齐唱《世上只有妈妈好》

唱完这首歌,小朋友们想到了谁呢?

(我们的妈妈)

2、看图揭题

是啊,自古以来,人们都说母爱是伟大的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母亲,与她给予她孩子的爱的事情。

[板书:母亲的恩情]

恩,读ēn领读。教“恩”,前鼻音,上下结构,上“因”下“心”。恩情,深厚的情意、恩惠。

3、人物出场

(1)出示孟郊母亲图。

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,说说图上画了什么?

(一位老妈妈左手拿着衣服,右手拿着针线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衣裳)

这位老妈妈是谁的母亲呢?

(2)相机出示孟郊图。

[板书:孟mèng郊jiào]领读。简介孟郊,唐代著名诗人。40岁时才考中进士。中进士后,他到江苏溧阳当县尉,立即回家迎侍老母亲。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和关心,50岁的诗人禁不住心潮澎湃,激动地吟出《游子吟》,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。

<二>学习生字

1、过渡:这首小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吟诵,想知道诗人母亲怎样的慈爱和关心,使得诗人写出这首小诗的吗?(想)那就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!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,怎么办呢?(用笔圈画出来)

2、检查自学情况

3、学习生字

<三>理解课文

1、配乐欣赏《游子吟》

[板书:《游子吟》]

引导生看文第四段

范读,领读,生齐读,分组读,个别读

2、设疑引读

(1)第一自然段

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与“临行密密缝”相关联的段落句子。

(第一自然段,夜深了,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。)

借助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,引导学生反复诵读,让他们体会母亲不辞劳苦,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。

(2)第二自然段

再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“意恐迟迟归”相关的段落句子。

(第二自然段;她望着儿子说:“郊儿,你可要早点回来呀!”)

这句话中为什么不用孟郊而是用儿子呢?

(因为文中这句话前一句“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。”已经有了一个孟郊,后面这句若在用,就重复了吧。)

说的很好,作者是为了避免重复用词呢。

让学生借助插图所描绘的情境,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惦念牵挂之情,指导学生读好母亲说的话及儿子感恩母亲的句子。

(3)第三自然段

请小朋友们从文中找出与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!”相关的段落句子。

(第三自然段,母亲的慈爱,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?沐浴着阳光的小草,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!)

出示词语“抚摸”、“注视”、“心理想”,引导学生抓住它们间的联系。从而让他们懂得: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,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!

顺便讲乌鸦反哺的故事,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。

指导朗读,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段末的反问句和感叹句,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。

(4)第五自然段

母亲的慈爱和关心,让诗人感激,永远记得。

出示“铭记”:深深地记在心里。

指导朗读,体会诗人的感激之情。

出示:孟郊永远不能忘怀母亲的恩情。

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。

为什么一个说“不能忘怀”,一个说“永远铭记”?

这个问题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的,可引导学生看文章的题目《母亲的恩情》。

母亲的恩情在句子前,是被强调了,在用上永远铭记这个词语,更能表达诗人的感恩之情。

课堂练习

1、 读句子,写话。

各人自读句子,注意“忙着、看到”用在句中的位置。

造句,先仿说,再写下来。

忙着——

看到——

2、 比一比组词。

补( ) 摸( ) 恩( )

扑( ) 漠( ) 思( )

3、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。

孟郊( )身上的衣服,( )那又( )又的针脚,心里想,母亲对我的( ……此处隐藏10333个字……p>孟郊看到太阳,觉得它就象

而路上生机勃勃的小草就象

我们这些孩子,无论怎样,都啊!

这就是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!

同学们,《游子吟》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,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恩情,轻轻地读这首诗。(配乐朗读)

孟郊到了50岁,还一直不忘母亲的恩情,同学们,你们的记忆里,一定也有感动着自己的事情吧。谁来说一说。

六、感情升华

最后,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这样一首赞美妈妈的歌曲!

课件播放《烛光里的妈妈》。

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,从今天起,做一个体贴妈妈,孝敬妈妈的好孩子!(下课)

附板书:

9.母亲的恩情

母亲缝衣送儿

孟郊铭记在心

《母亲的恩情》教案9

第一课时

一、古诗导入:

同学们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,谁来展示一下?同学背古诗,

师:你们真了不起,背了这么多古诗。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,(出示古诗)一起来读读。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?简介诗人

孟郊写的这首歌颂母爱的诗,真挚感人、流传千古,在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母子情深的感人故事,想知道吗?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《母亲的恩情》这一课,齐读课题。打开书,读读课文《母亲的恩情》这一课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,圈出生词,把句子读通顺,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。

二、初读

1、生读课文

2、出示生字词

师:认识了生字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,这些生字谁都认识了?

指名读、开火车读、

师:去掉拼音谁还认识它们?齐读 师评价: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生字了,同学们真聪明!

3、师: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?谁愿意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?

师:其他同学认真听,在心里跟着默默地再读一遍,读完课文,你知道了什么?

生评价 师评价:你们真能干,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课文读通顺了,可能有些同学读得还不熟练,不要着急,在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可以继续练习。

师:读完课文,你知道了什么?(这篇课文是写孟郊的,孟郊写的游子吟,孟郊的母亲很爱他,母亲的恩情

三、细读感悟

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?

1、生读课文

2、出示插图一:

(孟郊要出远门了,母亲正忙着干什么?)

从图上你还看懂了什么?

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来? 出示句子:夜深了,一句,理解:夜深了 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(对比一针一线) (很细心,很用心,缝的时间很长)母亲把深厚的爱都融入到这一针一线中去了,把母亲着深厚的爱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,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恩情。

省略号的意义

她还会想到什么

出示:夜深了,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。

b.点出:“深、还在、一针针一线线”

c.你觉得母亲怎么样?(很辛苦,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,体贴入微)

谁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?自由、指名、齐读

(3)师指图:你们看,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补得多么认真啊!她的眉头紧琐,双眼充溢了忧郁。此时,她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?

a.指名说说。

b.出示:她一边缝一边在想,孩儿这回出远门,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干回来……

指导朗读:哎,不知道孩儿什么时候才干回来呀……这时候母亲是一种什么心情?(担心、担忧)谁能把母亲此时的心情读出来?指名、齐读

第二自然段

1.出示插图二:师口述,深夜,母亲为儿子细细地缝补着衣裳。第二天清早,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,仔细看图,母亲拉着孟郊的手会对孟郊说些什么?指名读,这时,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?(担忧、担心、舍不得有希望小朋友有所作为),把母亲这种复杂的感情读出来。应该用一种什么语气来读。(用一种期盼、不舍的语气来读)母亲还会叮嘱些什么?请大家自由看图读读第二自然段,想一想:母亲会对孟郊说些什么?

2.指名说,出示:“郊儿,娘天天挂念着你,可要早点儿回来呀!”

(1)自由读句子,想想:这时,母亲的心情怎样?

(2)交流:她非常舍不得儿子,盼望着儿子早日归来。

(3)从哪里看出来的呢?点出:天天、 挂念、早点儿

(4)指导读好这句话:指名、齐读

3.师: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,你能换个词吗?他看到母亲头上又多了几根青丝,想想母亲的青丝是怎么来的?(是为儿子操心,日夜劳累而来的)想到这,孟郊的双眼禁不住——(齐)湿润了。 为什么?(他感受到了母亲的爱,体会到了母亲的恩情,感激母亲为他的劳累。)

4、齐读第二段

第三自然段

1.出示插图三:孟郊含泪告别母亲动身了。一路上,他看到了什么,小草为什么会长得这么生机勃勃?(因为有了太阳的温暖。)

这让孟郊想到了什么呢?读读第三自然段,想一想。.看到了在阳光下茁壮生长的小草,孟郊想到了母亲的慈祥。他为什么会想到母亲的慈祥呢?

(1)指名答(……抚摸……注视……心里想……)

(2)指导读:是啊,这身上的衣裳,这又细又密的针脚,都代表着母亲对孟郊的关爱!谁能把孟郊对母亲的感激读出来呢?

2.出示句子,指名读,此时此刻,孟郊心里在想,齐读,(注意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,了解反问句)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。(我们就象小草,母亲就象太阳,母爱就像这春天的阳光,温暖着我们的心灵,从来不求回报。就象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一样,我们这些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。)

(太阳把光和热无私的洒向大地,让小草茁壮地生长,小草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,作为子女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母爱的阳光下,我们又怎么能报答得了这么深厚的母爱呢?让我们来听听两个关于母爱的真实的故事。配乐讲故事。

听完了故事,谈谈此时此刻,你想说些什么?这伟大的母爱确实震撼人心,很多时候我们的身边的母爱就象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,细微的母爱同样令人感动,想想你从身边的哪些事中能感受到母爱。生谈,师小结。母爱是床头那杯冷好的开水,是冬夜悄悄掖好的被角,是你生病是焦急的目光,是雨天为你撑开的一把伞。

让我们包括着对母爱的感动再读读此段,指名读。

第四五段

1师引读第四五段:孟郊永远不能忘怀母亲的恩情,就在他——50岁那年,写成了著名小诗——《游子吟》。 介绍孟郊写诗的背景

2.指名读《游子吟》 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

五、升华延伸

1、每人说一件家长或长辈关心自身的事,说说你该怎样报答家长或长辈?(尊敬、孝顺,听从他们的教诲……)

2、齐读《游子吟》

3、指导背诵:自由、同桌互背,指名、齐背

对于春天阳光般深厚广博的母爱,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呢?

六、作业

回家后为家长做一件或几件事

《《母亲的恩情》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